中意之间的这场博弈因徐泽伟事件骤然升级,意大利或许没料到,自己试图依附美国上演的政治戏码,会被中国的精准反制推至尴尬境地。
意大利抓捕徐泽伟的动作,明眼人都看得出是对美国的示好。在其看来,有美国撑腰,既能彰显所谓“司法独立”,又无需承担太大风险。但他们显然低估了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与能力——中国早已不是2018年孟晚舟事件时的中国,面对挑衅,反制迅速且精准。
美国富国银行高管茅晨月被限制离境,正是中国的有力回应。这位掌管80%中美跨境融资业务的精英,其设计的“本外币共管账户”模式,通过天津NRA账户和渤海银行系统形成资金闭环,让17亿美元中企融资触碰外汇监管红线。中国依据《反洗钱法》出手,不仅让富国银行股价下跌3.2%,更向国际社会传递清晰信号:如同美国可凭《反海外腐败法》全球行动,中国的法律同样具有不容小觑的执行力,且行动中始终强调“依法保障合法权益”,让国际舆论无可指摘。
对意大利而言,这场博弈背后的经济账更该算清楚。2023年,中意贸易额达717.58亿美元,意大利对华出口的奢侈品、汽车零部件等占比颇高。以菲亚特克莱斯勒为例,2024年中国市场销售额占其全球总营收的18%,一旦失去中国市场青睐,本土工厂恐将陷入困境。更关键的是,意大利对华仍有284.2亿欧元逆差,意味着每从中国进口3元商品,仅能卖出1元,这种经济依赖如同绳索,松紧之间直接关乎其发展喘息。
同时,意大利又难以割舍中国投资:中意合建的歌诗达邮轮已下水,非洲第三方市场合作如火如荼。而梅洛尼政府向美国靠拢后,并未得到实惠,反而在欧盟被边缘化。这种在中美间走钢丝的处境,本就充满风险,徐泽伟事件无疑让其更显被动。
最终,意大利这场精心策划的政治秀,沦为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闹剧。徐泽伟案件暴露了其司法体系的脆弱性,茅晨月事件则揭开了金融合作的遮羞布。事实证明,在国际舞台上,依附他人、挑衅主权的行为,终将得不偿失。
评论列表